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,「該如何守住這一輩子努力累積的財產?」,會不會有一種選擇, 是過去不曾理解,但被視為遙不可及的「信託」。
「財產傳承信託」常見於資產規模較大、家庭成員較多的族群,
目的在於避免日後爭產糾紛、維護財產完整性,並透過信託契約條件,
確保資產分配公平、使用合宜。簡單來說,就是委託人將財產交由銀行等受託人管理,
由受託人依契約內容,替指定的受益人逐步或分期給付資產。
財產傳承信託的優點包括:
一、資產隔離,避免債務影響家族財產。
二、附條件給付,控管後代揮霍。
三、降低繼承糾紛。
四、應對監護風險。
其中,最有名的的案例就是知名香港藝人梅艷芳的信託規劃,
讓其資產得以保護與延續。
信託公會業務發展組組長彭德偉受訪時指出,
梅艷芳在2003年去世後留下不少遺產,據悉,為了避免家族成員過度揮霍,
梅艷芳通過遺囑和信託基金對其2億遺產進行了規劃。
根據遺囑和意願書,
一是將自己兩處物業贈於好友劉培基,
二是剩餘遺產委託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管理,
170萬港元給4名外甥及姪女作為教育經費,
每月支付給母親覃美金7萬港元生活費,其母去世後,剩餘資產扣除開支捐給妙境佛學會。
華南銀行也分享一案例表示,曾有一位企業主,
為提前安排資產傳承,將名下部分股票成立信託,
指定兒子為受益人,該企業主透過信託設計,將龐大的股息收入
讓兒子每月分批領取,既穩定現金流,也避免一次性繼承大筆資產而
產生依賴或揮霍行為;此外,對股權也仍保有控制權,
並透過股權安排延續企業經營權,實現資產傳承與企業經營雙重保障。
第一銀行則舉例指出,曾協助一個中南部高資產家族設計「三層式財產傳承信託」,
採取跳過第二代、直接留財給第三代孫子的規劃,不僅分散風險,也兼顧稅務節省與資產監管。
案例 | 信託狀況 |
---|---|
台塑集團王永慶、王永在、李寶珠 | 創辦有王長庚公益信託、王詹樣公益信託、慶寶公益信託等, 投入社會關懷與弱勢族群保護 |
梅艷芳 | 在世時設立遺囑信託,希望將資產妥善分配給母親、親人、 好友 |
沈殿霞 | 擔憂女兒年紀輕無法妥善運用龐大遺產, 設立信託待女兒35歲才能領取 |
馬雲、李嘉誠 | 透過信託控制旗下企業與財產,確保財產在家族中 的分配避免爭產等問題 |
保羅沃克 | 身前有設立信託,確保財產妥善傳承給女兒等繼承人 |
麥可傑克森 | 財產豐厚且種類多元,透過信託來傳承與進行慈善 |
英國皇室 | 透過信託持有領地等資產,因此也無法任意販賣 |
資料來源:資料整理 /製表:楊日興 |
一、單筆贈與信託:阿公、阿嬤每年運用贈與稅免稅額度(2022~2024年為244萬元)
,設立金錢信託並指定孫子為受益人,由銀行按年定額撥付,
並明定資金用途(如教育、醫療),確保資產用途單純、規劃妥當。
二、多人共同設立信託:阿公、阿嬤、父母及未婚叔叔等五位家族成員,
各自將220萬元(2019~2021年免稅額度)資金匯入同一信託帳戶,
集中管理、統一給付孫子,藉由「資源整合」提升資產效益,
並避免財產分散造成管理困難。
三、高額一次性信託:父母另設一筆5,000萬元金錢信託,
先行繳納贈與稅,再依信託契約設定條件
撥付資金,確保資產於關鍵時刻發揮效益,兼具激勵與控管功能。
第一銀行表示,以此案例來看,
第一層為「單筆贈與信託」,主打節稅與分期給付;
第二層「多人共同信託」整合家族資源、集中管理;
第三層「高額一次性信託」則透過預繳贈與稅並鎖定用途,
確保孩子在留學、創業等重要人生階段獲得充足支持。
這樣的三層式安排具備彈性、長期性與多方參與優勢,
透過「逐年贈與+整合信託+重大用途專款」的方式降低整體稅負,
也讓財產分配更加有序、具規劃性。
其實,不只高端資產企業主,一般中產階級也能透過財產信託
將資產做妥善規劃。
舉例來說,某位75歲的母親有一子一女,
母親名下約有3,000萬左右資產,因兒子不擅理財規劃,
又常常跟銀行借貸,導致入不敷出,母親擔心一但離世後,
遺產恐將被兒子揮霍無度。
針對此案例,華南銀行建議,該為母親可用信託方式將資產轉至
受託人名下,針對不擅理財或需要特別照顧之家人,
可透過信託限定資金用途或設計管控機制,避免資產迅速流失。
以上述幾個案來看,信託不僅可達到資產傳承、保護及延續,
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達到「節稅效果」,信託公會業務發展組
組長彭德偉指出,以信託「分年贈與」並搭配稅法免稅額度,
不僅可合法節稅,也避免資產
次轉移而失控。他強調:「提早做,比死後分配更有效,還能掌握主導權與公平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