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購屋必讀:全面解析房屋所有權狀、建物所有權狀、附屬建物與公設比計算

2024-09-03

👧👧👧2024購屋必讀:全面解析房屋所有權狀、建物所有權狀、附屬建物與公設比計算👧👧👧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發布:2024年08月14日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🌷公寓的公設佔比最低,通常會在8%以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購買房屋不僅是生活中的大事,更是一項長期的財務投資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因此,了解房屋所有權狀及其相關細節至關重要。權狀的每一個細節,

       都可能直接影響您的財產安全與權益保障。本文將為您詳盡解讀房屋所有

       權狀的內容,並提供專業建議,幫助您更清楚地認識附屬建物的範圍以及

       如何合理評估公設比,讓您在購房時不僅能選擇到心儀的房屋,更能確保

       您的投資安全無虞。

         1.房屋所有權狀全解析:深入了解房屋權狀的定義與重要性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房屋所有權狀定義與重要性:
  •             顧名思義指的房屋的權利書狀,其中又可分為「土地所有權狀」和「建築改良物所有權狀」。白話來說,所有權狀就像是房子的身分證,記載房屋所有權人的土地、房屋的所有細節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權利書狀」是權利人向地方申請後取得的權利憑證,

             除了上述的「土地所有權狀」外,還有「建築改良物所有權狀」及

            「他項權利證明書」這2種。買房前最好要理解房屋所有權現況,

             還要與土地與建物登記謄本一起看,充分了解房子實際權利情況。

           

          建築改良物所有權狀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即我們常提到的「建物權狀」或「房屋權狀」,

            舉凡附著於土地之建築物或工事,都稱為建築改良物,

           通常新建案蓋好後,就要申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,進行建物測量。

上頭會標示建案基地、門牌、建號與、建築完成日期、建築材料、面積及權利範圍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他項權利證明書:

             即除「所有權」以外的其他權利,

         包含抵押權、地上權、不動產役權、典權、永佃權、農役權和耕作權共七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其中抵押權最常在此被看到

 

            2. 建物所有權狀的閱讀指南:掌握關鍵細節,如何辨別權狀真偽?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建物所有權狀的基本結構:所由權狀上面記載下列重要資料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所有權人資訊:姓名和身分證字號。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土地與房屋資訊:位置、門牌號碼、地號、主要建材、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主要用途(住家、工業或商業)和樓層。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房屋重要日期:所有權取得時間、建築完成日期。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所有權範圍:面積及權利範圍、及附屬建物資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判定要訣:如何辨別真偽

 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核對基本資訊: 比對房屋地址、地號、面積等資訊是否正確,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避免出現偽造或錯誤情況。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檢查印刷與圖標:所有權狀上凹凸板印刷與文字立體,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另外左上角梅花圖標質感是否塑膠狀,
  •   紙張上梅花圖記浮水印是否是不規則排列。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地政人員檢視:這是辨別真偽的最後關卡,產權登記移轉時通常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地政人員會協助辨識,因為權狀上有暗記與辨識碼,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但只有地政人員知道如何辨識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3.附屬建物的定義與範圍:揭開附屬建物的秘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附屬建物的定義:附屬建物指的是主建物延伸出去的結構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主要用來增強主建物功能或增加美觀,

              附屬建物通常被記載在房屋所有權上,並被標示用途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附屬建物的種類:常見的附屬建物包括陽臺、露臺、雨遮等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但內政部2018年規定,此後申請的建照除了陽臺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屋簷或雨遮可登記為附屬建物,其他如露臺、花臺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雨棚、雨庇、裝飾牆、栽植槽等不列入登記。

 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陽臺:通常指的是有遮蓋物的平台,深度可達2.5公尺,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面積不超過當層樓地板面積的10%。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露臺:無遮蓋物的平台,可能是附屬建物或公共設施,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根據使用情況可約定專用,常被拿來放置主機或花臺使用。
  •  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雨遮:設置在窗戶或冷氣孔上方的結構,主要用於遮雨、遮陽、防止火勢蔓延,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距窗戶不超過50公分。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屋簷:指的是由屋頂延伸突出的部分,用來阻擋雨水滴落,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突出於建築物外牆中心線2公尺。

 

🌷 小提醒:根據內政部規定,2011年後雨遮不再計價,如果遇到計價情況,已屬違規

        4.公設比的計算方法:避免購房陷阱,輕鬆理解公設比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公設比的定義與重要性: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公設指的是公共設施,攤開建物謄本,
  •    通常會載明主建物面積、附屬建物面積與共有部分,公共設施就被記錄在「共有部分」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公共設施依照使用範圍,有分為大公、小公。大公全社區住戶都能使用,

           如大門門廳、逃生梯、警衛室或健身房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小公則提供特定住戶,如特定樓層的樓梯間或電梯。

 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計算公式與實例解析:根據內政部營建署資料,公設比計算方式如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建物權狀中共同使用部分的持分坪數╱建物總坪數=公設比 X100%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拆解後是

共有部分 (扣除車位面積)/【主建物+附屬建物+共有部分 (扣除車位面積)】=公設比 X100%

 

計算前小提醒:因車位屬於個人私有產權,計算時須先扣除車位面積。以下提供實際案例參考

 

           小王房屋所有權一張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主建物 12.05 坪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附屬建物 4.05 坪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共有部分 12.24 坪

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2.24 / 【12.05+4.05+12.24】=0.43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公設比:0.43*100%=43%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高公設比影響買房總價,普遍建案商品都以35%公設比推案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以一千萬總價的房子來計算,就是以 350 萬買入公共設施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進入代銷中心不妨詢問代銷人員,是否適用內政部公式計算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過往也有建商公式分母排除共有部分,和實際情況有落差,可以留意一下。

1.下載樂屋網 常見公設項目表1130903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公設類型有哪些?共有以下類型 (圖片來源 樂屋網)

           🌷如何選擇合理的公設比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建築法規定不同建築物各有不同的公設比情況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以現行主流的電梯大樓來看,普遍落在 35% 上下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若是屋齡20年以上的華廈,則落在10-15%;40年以上的公寓則落在 8% 以下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透天厝或別墅連同土地都是私人所有權,公設更低於 5%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並沒有所謂的合理的公設比這件事,但過高的公設比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反映出個人持有的私領域面積越少,付出的房價成本就越貴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購買前最好精算一下公設比實際換算後的價值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可以幫助自己更貼近自己的購屋計畫。

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🌷   結論: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過往買50年以上公寓,常遇到有陽台補登一事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正是因為早期並沒有附屬建物的觀念,經由陽台補登後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陽台的面積就會載明在房屋所有權上,讓房屋所有人遺失的坪數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銷售上多增加幾百萬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買房前,了解實際居住空間的房屋所有權與坪數計算方式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有助於提高買房時對於屋主開價的敏感度,相對於有電梯的大樓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因為逃生梯間與電梯的設備,公設比高於公寓,若你更重視實坪實用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買老屋等都更也是一種選擇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🎀  資料來源: 樂屋網 網站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https://search.app/8bs8KXH89bcwBnBM7